回到首頁
訪客留言
電子信箱
心靈檔案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
台灣表演藝術之美 |
舞蹈表演團體
|
雲門舞集
"雲門"二字出於《呂氏春秋》,為中國古老的舞蹈名,一九七三年林懷民以「雲門」為名成立了
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成立三十年來,發表過近一百五十齣舞作,融合了古典文學,民間故事,
台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創造出豐富精良的舞蹈作品,除了擄獲台灣民
眾的心外,更在國際間享有盛名,自創立開始,在國際舞臺上搬演過不下一千場的舞碼,均贏得
熱烈迴響,國內外佳評如潮,多部作品已拍攝成舞蹈影片傳世,如水月、竹夢、流浪者之歌,讓
更多人得以欣賞。1998年成立舞蹈教室,讓學員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律動,1999年成立
子團,深入台灣各地表演,迴響熱烈。
|
蘭陽舞蹈團
以「生活創造藝術,藝術豐富生活」的理念,秘克琳神父在1966年成立了蘭陽舞蹈團。傳
承、創新、多元、國際是舞蹈團的四大特色,保存民族舞蹈的精隨,融入台灣文化素材的創新,
發揚中國傳統舞蹈外也致力芭蕾舞,1994年加入C.I.O.F.F.(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除了期
許再國際舞台走出一片天外,也致力培養國內優秀舞蹈人才,讓藝術提升人類的精神內涵,讓個
人能發展出獨特的氣質,以充分體驗生命之美。
|
太古踏舞團
|
台北民族舞團
由蔡麗華教授於1988年9月創立的專業民族舞蹈團,以獨特的臺灣本土風格為民族舞蹈開拓嶄新
的風貌。2000年成立「台灣樂舞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台灣漢族、原住民族以及中華傳統舞蹈之研
究保存,以精緻的演出在各校園社區推廣。台北民族舞團足跡遍及歐、美、亞、非等四十餘國,
演出受國際間肯定。
|
極至體能劇場
台灣中部具代表性的一支現代舞團,創立於1997年,舞作特色在於開發東方肢體新語彙為
主。2003年起「與國家公園共舞」系列舞作,首推太魯閣為編創靈感之作品:<峽旅>,於92年
10月底首演完畢。身為中台灣在地專業現代舞團,在新的世紀,自許用舞蹈為台灣的文化藝術浥
注一股活水,並從台灣的中心點出發,舞漫四方,讓國際友人看到台灣肢體藝術新風貌。
|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致力於芭蕾舞的開發與創新,1990年成立的舞團,秉持全年無休的熱情,不斷嘗試編創新作
品,十多年來發表了30多支的作品,首次赴國外演出便得到讚賞,其中以巴蕾為基石結合台灣
原住民舞蹈之作品最令人驚艷、激賞。
|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
由張秀如老師在1992年結合南部地區優秀芭蕾舞者所成立的舞團,連續四年獲行政院文建會
選為傑出演藝團隊,除了提升南部的精緻舞蹈演出水準為芭蕾舞藝術共同努力外,也栽培了年輕
的芭蕾舞者,提供他們就業的機會。
|
台中帝國十一芭蕾舞團
於 民國 81年11月11日
AM11:00成立的帝國十一芭蕾舞團,以推動大台中地區舞蹈
活動為首要目標。"帝國芭蕾”
一名緣於十八世紀末俄羅斯舞團,其在俄國芭蕾歷史上扮演承
先啟後的角色,使今日的俄羅斯成為世界古典芭蕾的翹楚,舞團依此自我期許。至於“十” 為
一自然的循環,則是期盼經過時空歷練及大環境考驗後,仍能屹立不搖。
整體說來,“帝國十
一” 一名融合古典及現代意象,更充滿著熱血沸騰、 洶湧澎湃的熱情抱負。
|
原舞者
由一群離鄉多年的原住民所組成的歌舞團體,成員來自阿美族、卑南族、泰雅族、魯凱族、布農
族、排灣族,他們放棄自己原來的工作,致力學習原鄉的傳統舞蹈,在各部落長老及人類學家的
協助下,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幾經波折,在1991年環島演出"山水篇",藉由國外藝術節
的參與,與國外表演藝術團隊彼此分享經驗,學習如何原住民傳統文化素材轉化為藝術創作,透
過專業技術呈現於舞台,並以原住民歌舞藝術與國際文化交流。
|
台北越界舞團
打破藝術型式藩籬,發展多元化舞蹈劇場風格,一群雲門舞集的第一代舞者,發現舞台表演不再
是年輕時人生目標的汲汲衝刺,而是生命自我的完成,自創團以來,持續創作,並堅持兼顧作品
的實驗性與精緻性。每年邀請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相互激盪,以打破既有藝術疆界,發展多元
化的舞蹈劇場風格,每場演出都引起各界矚目與讚嘆。
|
舞蹈空間舞團
專業現代舞團,於1989年成立,舞團成立前三年,以發表台灣當代編舞家的作品為主,
1993年起以發表團內藝術家作品為重,同年發表的「環境舞蹈創作系列」,即獲得觀眾熱烈
好評。近年起更與國外演出團隊合作,在國外巡演活動中,成功地介紹台灣當代的舞蹈風貌與都
會性格。
|
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附設綜藝團
1990年成立,成員有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綜藝科畢業生,及中華民俗技藝訓練中心學員及
李棠華特技團部分團員,以宏揚中華民族文化,推廣民俗技藝為宗旨,除了依循傳統民俗技藝的
表演方式外,並推出結合戲劇與魔術,雜耍表演的系列節目。
|
藝姿舞蹈團
1996年成立的藝姿,以演出台灣本土及中國各族之民族舞蹈與祭典舞蹈為主,獲邀至國外演
出,以發揚中國文化之美,傳揚民族舞蹈之美,舞出具有台灣文化精神新風貌的舞蹈。
|
迷火佛朗明哥舞團
佛拉明哥(flamenco)是來自西班牙南方安達魯西亞的音樂舞蹈藝術,在創辦人霹靂牙醫─李昕與團
長麻辣教師─林耕率領下,迷火佛拉明哥舞坊積極的演出、教學與舉辦活動,引起了社會大眾的
高度矚目與學習興趣。
|
音樂表演團體
|
孟德爾頌鋼琴三重奏
由台灣旅美鋼琴家張雅婷與Peter Sirotin 以及Fiona
Thompson等兩位演奏家所組成之室內三重奏表演
樂團。被美國華盛頓郵報樂評,評為-國際室內樂團中不可忽略的一顆閃耀新星。三重奏的演出
達到無比美妙且不可思議的默契,表現出三種分明卻不同個性的細膩與互動。而來自台灣的鋼琴
家張雅婷輕巧清脆而明確的鋼琴演出,更賦予了演出最佳的動力,她的踏板運用精巧,具有厚實
圓滑的音色和流暢的感情抒發。
|
國家交響樂團
在教育部培訓下成立的國家交響樂團,除了與國際知名音樂家合作,也在1997年赴歐洲演
出,成功完成一次跨出國際樂壇的里程碑。樂團所演出的曲目深度廣度兼具,豐富的內容和多變
的樂曲詮釋,充分顯示演出能量與多元風格。 |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創立於1945年,為台灣音樂史上極早成立之交響樂團,自創團以來,締造出許多「台灣首
創」的紀錄:創台灣最早之音樂雜誌【樂學】雙週刊、第一個舉行全省巡迴演出的交響樂團等。
除了國際音樂交流外亦致力於海峽兩岸之音樂文化交流,近年來,更擔藝術訊息之傳播之責,
如:定期演奏會、藝術歸鄉、校園巡迴演出、民間傳統音樂之研究、原住民音樂教育輔導、發行
「樂覽」月刊、辦理青少年冬夏令營及製作推廣樂教之影音、樂譜資料等。
|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成立於1969年隸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為國內演出曲目眾多且常受國外邀約演出的大型音樂
團體。舉辦大型音樂季活動至今24屆,藉由邀請各國藝術家演出已成為國際性知名藝術活動。
歷年歌劇之演出及製作皆達水準之上,廣受國人喜愛。近年邀約海峽對岸音樂工作團體來台演
出,亦赴對岸演出,在促進兩岸音樂文化交流上有卓越貢獻。
|
高雄市立交響樂團
1981年籌組高雄市管弦樂團,1986年更名為高雄市交響樂團,全面改組,擴大編制。近
年力邀國際級團體協演,除每年定期音樂會的演出外,並有許多非定期的音樂會,另藉深入中小
學及社區的演奏會,讓音樂扎根於基層。
|
國立實驗國樂團
前身為教育部成立之「國立藝專實驗國樂團」,1991年後擴編為大型民族交響樂團,性質亦
擴大為全方位之國樂傳媒。定期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傳統樂曲、地方音樂及現代創作的小型專題
音樂會,配合教育部「音樂教育推廣活動」在各地舉辦音樂會,至世界各地巡迴演出以弘揚我國
音樂文化,在國家重要典禮中參與演出並擔任典禮音樂之演奏。
|
國立實驗合唱團
1985年在教育部輔導下成立,創團至今多次應邀至國外演唱,曾與國際知名聲樂家同台表演
,國際上,於2004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國際音樂教育年會之邀,代表台灣在大會中演
出。在國內則擔任國家重要慶典演唱。
|
優人神鼓
由蘭陵劇坊的劉靜敏所創辦,創團於民國七十七年六月。「優」代表中國傳統戲曲中的表演者,
象徵著「從古老延續至現代的表演者」。
最初隨著民間藝人進行傳統技藝、民間祭儀和當代表
演藝術的研究和學習,作品內容上改編古典故事並融入當代台灣觀點,形式上則結合了歌舞與儀
式性的氛圍。
|
台北市立國樂團
成立至今二十餘年的台北市立國樂團,以推廣國樂為演奏外的工作重點,發行刊物"北市國
樂"為現在台灣唯一的國樂刊物,每年出版的CD、錄音帶、錄影帶、樂譜、論文等,也在國樂
界有一定影響,期使國樂普及到每個角落。鑑於培養國樂人才的迫切需求,每年夏天舉辦研習
營,更多青年學子得以接觸國樂。
|
高雄市立國樂團
樂團的前身是一群具有國樂專長的中小學教師與科班專業人才,2000年後遷入「高雄市音樂
館」,從實驗性質的樂團正式成為「高雄市國樂團」。主動推出定期的專題音樂會、巡迴音樂
會、社區音樂會和校園音樂會外,也應各方邀約演出,同時也配合錄製廣播節目「南風樂府」及
「雅音流轉樂來香」,向社會大眾介紹國樂常識、並提供樂曲欣賞與該團活動訊息。此外樂團也
重視鄉土音樂,多次策劃各種類型的鄉土音樂會,對傳承傳統文化及保存發揚有不少貢獻。
|
長榮交響樂團
長榮集團自1985年成立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時,及十分重視藝文活動的推廣。在1996
到1997年間設立「音樂獎助學金」,將國內優秀音樂學子送往國外深造,培養成新世代傑出
音樂家。在2001年終於成立長榮樂團,隔年擴編為長榮交響團。樂團特色在於「年輕有活
力、團結有紀律、專業有特色」,宗旨是包括全方位地培養台灣具潛力的優質音樂人才,無論哪
方面只要有一定程度的表現,長榮願意提供舞台,期從台灣出發,結合海外音樂資源,拓展出一
片嶄新音樂天地。
|
朱宗慶打擊樂團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出發,躍動打擊樂團為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二團,由青春洋溢的年輕人組成,像
團名一樣,他們將沿襲原團的精神加上年輕特有的活力,打出躍動的樂符。朱宗慶打擊樂團附設
學校除了培養更多打擊樂人才外,校內學生因對打擊樂的熱愛成立了社團-傑優青少年打擊樂
團,這也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三團。1989年成立的朱宗慶打擊樂團文教基金會,除了持續推
廣打擊樂外,也多元觀照到其他層面,結合各界的力量,提升臺灣文化藝術的水準,推動音樂的
普及化、專業化與國際化。
|
十方樂集
十方樂集的表現型式以打擊樂和室內樂為主,由國內擊樂家徐伯年創立於1996年,宗旨是推
動精緻藝術與現代音樂。十方樂團擅長詮釋當代作曲家的創作,嘗試演出實驗性音樂作
品。1999年起被文建會選為傑出扶植團隊,肯定了樂團的成就。同時,樂團亦致力於推廣台
灣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呈現台灣當代音樂風貌,期望將台灣的現代音樂推入國際舞台。
|
草山樂坊
草山即陽明山之舊稱,樂坊成立於1992年,由當時文化大學藝術學院籌組。樂坊重視傳統樂
曲之保存與傳承,對致力於民俗樂曲,成立以來在全省各地巡迴演出,足跡亦遍及海外。
|
漢唐樂府
1983年,漢唐樂府以一人之姿成立,團長陳美娥女士秉著對南管音樂的熱情,堅持成立了這
個音樂團體,時至今日樂團已具規模 ,以古 典 的 藝 術 內 涵 、 粹
練 的 唱 奏 演 技
蜚 聲 國
際,樂團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波折,值得探尋。漢唐樂府在發展南管樂曲的同時,也發揚
南 音 支 流 的 宋 元 南 戲 遺 響 「 梨 園 戲 」,成立了梨
園 舞 坊,
將 沉 穩 內 歛 的 南 管 古 樂 , 與 細 膩 柔 美 的 梨 園
歌 舞 科 步 相 結 合,用歌舞戲的方式鋪敘
呈現故事。表 達 今 樂 即 古 樂 , 古 樂 即 今 樂 之 承 傳
觀 念。
|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
1980年代,台灣的藝文界經歷一場洗禮,各類藝文團體紛紛成立,在此文化脈動的洪流中,
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屹立於台北一角,這就是台北愛樂。樂團致力於精緻音樂文化,多年來與
許多名家合作皆獲得讚賞與驚嘆,愛樂的努力有目共睹。1991年擴編為完整的管弦樂團,同
時更名為「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拓展演奏曲風。1999年在"使古典音樂普及化,通
俗音樂精緻化"訴求下,成立台北愛樂大眾管弦樂團,演出較輕鬆的古典音樂、電影配樂、正宗
爵士樂、及管弦化的大眾音樂。一路走來雖艱辛,聽眾的掌聲與鼓勵成為愛樂最大的的動力來
源,這樣的熱情使「梅哲之音」成為台灣樂壇的經典名詞。
|
心心南管樂坊
彷彿天生就與南管有緊密繫聯的王心心,被譽為"最具有東方古典美的演唱家",成立了南管樂
坊,取名"心心"意味"一群對南管有心之人以心交心創造出的音樂",樂坊以保存與推廣清雅
醇正的南管音樂為志業,同時也致力於南管音樂教育,為此音樂文化扎根,在繁囂的現代都市,
你可以來聽聽這種來自幽遠年代的悠揚樂曲,滌淨性靈。
|
台中愛樂管絃樂團
創立於2002年,由團長兼指揮唐旦祥老師所創立的非營利音樂團體,希望讓所有的愛樂者都能有
一個發揮的舞台與空間,這也是台中愛樂管絃樂團的創團宗旨與理念,此外,推廣並普及音樂教
育也是樂團努力的方向。以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及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為典範,使台中愛樂成為中
部地區的音樂交流平台。
|
台北經典國樂團
以演奏傳統樂器,發揚中國傳統音樂為主,破除「國樂」予人曲高和寡之刻板印象,台北經典國
樂團在2002年誕生。致力於本土藝術之維護與創新,呈現雅俗共賞高水準的演出,但不侷限
於傳統國樂,全體成員貫注全力,期能為民族音樂再寫下一頁燦爛。
|
台北打擊樂團
自1986年起,台北打擊樂團在全省例行呈現藝術巡迴表演,每年度國家音樂廳公演,赴校園
展演、社區藝術巡禮等,帶給台灣音樂洗禮也與這塊土地共同成長。在打擊樂家連雅文先生帶領
下,躍身國際舞台。樂團另一發展重點在於積極發表國內年輕作曲家之作品,透過不斷精進的演
奏技巧,演出更多元的打擊樂新貌。
|
中廣新國樂團
舊瓶裝新酒,香醇依舊。中廣新國樂團曾經是台灣唯一的國樂團,亦為世界最早成立的專業國樂
團,現在將予國樂大膽的創新與想像的寄託,
並帶領我們進入國樂藝術的心靈空間,揭開東方
音樂神秘的面紗,融合現代與傳統給你全新的音樂饗宴。
|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台北愛樂合唱團創團於1972年,1993年起因出國巡演及追求更精緻的合唱藝術,自為數
140人的台北愛樂合唱團中挑選40人,成立「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此乃國內第一支以無
伴奏演唱現代精緻合唱音樂的合唱團,不論在國內外演出都受到熱烈歡迎,及獲得廣大迴響。
|
台南南聲社
鏗鏘悠揚的十音,婉轉清雅的吟唱,帶你走入音聲悠悠的南管世界。這一群南管樂人叫做"郎君
子弟",聚會練習演奏的處所為"館閣"。他們的音樂征服了歐洲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
德國五國,獲得無數掌聲,是怎樣動人的樂曲,由你自己來聽聽就能明白其中魅力。
|
台中愛樂管絃樂團
|
彰化青年管樂團
樂團由中部地區一群喜愛音樂的朋友組成,1998年正式立案為「彰化青年管樂團」。團員來
自社會各界、各大專院校以及高中職的管樂演奏好手,本團不但在台灣區度音樂比賽榮獲『特
優』,同時亦連續兩年獲選『彰化縣優良傑出團隊』,2002年更代表台灣參加『中國廣州亞
太管樂節』的演出。
|
台灣客家山歌團
歌團創辦人呂錦明、姜雲玉於1991年成立「台灣客家山歌團」,因傳統客家歌謠的表現方式
之呆板局限,不易為年輕一代所接受,而台灣又無專責研究推廣客家歌謠之機構,是為成立緣
由。歌團以演唱客家山歌為主,並大量收集山歌,研究各地唱腔以及創作新曲。以藝術化、精緻
化、生活化的方式薪傳客家音樂文化,推廣客家山歌,提昇客家歌謠演藝水準,期盼成為雅俗共
賞之音樂文化。
|
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
創團於1990年,是由台南市政府成立的專業樂團。成員以音樂專長的科班演奏人才為主
,藉以奠定樂團的專業水準。成立當年即赴海外演出,參加「第七屆亞裔節」,受到僑胞與外
籍人士一致的讚譽,國內之演出邀約也不斷。此外為推廣台灣民謠及樂團的創作曲,錄製「民樂
逍遙遊」與「安平追想起」,亦廣受好評。
|
采風樂坊
以中國傳統絲竹演奏音樂為主,采風樂坊希望從傳統的實際學習中找到中國音樂創發的可能性,
於1991年成立,除了積極學習外,也嘗試創作及發表。組成樂器有胡琴、笛子、琵琶、古
箏、揚琴、阮咸,十三年來在傳統音樂打下相當深厚的基礎,立足在此基礎上,未來希望朝國際
化邁進,向世界介紹中國傳統音樂之文化特殊性。
|
傳統戲劇表演團體
|
明華園
歌仔戲是土生土長的台灣本土藝術,走過草創的艱難,過盡繁華燦爛,始終堅持如一,時代下寂
寞的傳統歌仔戲劇,在明華園的努力下重新活躍起來,甚至登上國際舞台。自1929年創立的
的這個戲劇大家庭,對歌仔戲的貢獻不遺餘力,為求跟上時代腳步,不斷改良傳統歌仔戲的單調
格式,並加入現代劇場使用的分場節奏,使歌仔戲展現嶄新的面貌,讓有野台戲之稱的歌仔戲重
新返回"內台",多次在國家劇院及國際舞臺上亮麗演出,更致力推動歌仔戲的薪傳教育,多年
來的努力終於為劇團本身、為傳統戲曲藝術開寫下新的里程碑。
|
國立國光劇團
1995年,經過嚴格甄試篩選團員,第一個國家級的劇團誕生。除了傳統戲曲的演出外,亦改
編臺灣民間文學傳說,在傳統中融入現代意識,期使國劇更多元化更為民眾所接受。與對岸的國
劇團亦有所交流,優秀的演出引起大陸國劇界的矚目。努力讓國劇深入大街小巷,達到藝術生活
化的目的。
|
蘭陽戲劇團
成立於1992年的蘭陽戲劇團是第一個公立的歌仔戲劇團,成立的宗旨在保存歌仔戲曲藝術及
培育歌仔戲表演人才,亦培訓人才短缺的後場樂師。其劇團標誌有深遠意涵,其中紅色金丹代表
「戲出精華,傳承創新」;左邊藍渦代表歌仔戲「文武音樂,剛柔並濟」;右邊褐渦代表歌仔戲
「唱功身段,精緻巧妙」;下方綠渦則代表歌仔戲「人才薈萃,風華絕代」,三者融合即能凝鑄
藝術精萃,如朝日一般,自強不息,光華悠遠。保存傳統、研究創新是劇團長期發展的理念,致
力維護歌仔戲身段、唱腔之美,並結合各領域的學者專家,為台灣培育更多歌仔戲專業工作者。
|
亦宛然偶戲團
由偶戲大師李天祿先生領軍之亦宛然偶戲團,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掌中劇團。1931年成立至
今,已衍生出許多副團,將掌中藝術的精粹傳承並擴及海外,推向國際舞台,紮根之外更求創新
發展。
|
薪傳歌仔戲劇團
|
河洛歌子戲團
歌子戲也就是歌仔戲,之前歷經電視媒體大舉入侵國人休閒娛樂媒介,使得傳統戲曲生存空間被
壓縮,在力挽狂瀾的決心下,打著精緻歌仔戲的旗號,終也掙扎出一條路子來,如今古典更需要
現代新血的注入,方能蛻變出更新更好之面向,河洛願投入創新與實驗之精神,繼續在這條路上
走下去。
|
台北新劇團
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衍生的台北新劇團,在京劇名角李寶春先生號召海內外有志之士組成。以新
舞台為據點,弘揚傳統戲曲,培養戲劇人口。
|
小西園掌中劇團
成立於民國二年的布袋戲團,由父子一脈相承的悠久傳統歷史,以泉州木偶搬演,北管音樂為後
場伴奏,同時吸收許多平劇的劇目、情節、動作與聲腔來豐富其演唱內容。由於演技精湛紮實,
唸白古雅優美,由鄉村野台進入到城市劇院和學術殿堂,更進一步拓展到國際舞台之上,贏得各
界讚賞。
|
華洲園皮影戲團
團長林振森先生於1993年創立此戲團,年輕時學的是布袋戲,到了中年以後在興趣驅使及無
經濟負擔情況的配合下,投入皮影戲表演藝術。有鑑於台灣傳統皮影戲的缺點,林先生夫婦帶著
子女赴大陸學習,經過五年的觀察後,正式成立華洲園皮影戲團。目前演出的戲碼大多是較具有
教育意涵和趣味的民間簡短小戲,未來將取材於民間傳奇、神話故事、歷史小說呈現更多豐富的
演出。
|
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附設國劇團
此團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京戲劇團,亦是國內第一所正式立校的傳統戲曲學府國內第一所正式立
校的傳統戲曲學府國內第一所正式立校的傳統戲曲學府第一所正式戲曲學校附屬的劇團,團員多
來自優秀畢業生,以發揚傳統戲曲藝術為使命,演出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戲,配合時代潮流,融
入現代戲劇演出方式,吸引更多觀戲人口,成立三十多年來,藉行遊四大洲演出達到文化傳播的
目的,未來將繼續專業化目標,為傳統京戲開拓更長遠的發展空間。
|
戀戀花城─楊麗花
提到歌仔戲,大家腦中一定會浮現一個名字-楊麗花,在華人的世界裡,她幾乎是無人不知無
人不曉的台柱小生,在電視歌仔戲的年代風靡全台,演出感動了許多人也將這項藝術帶至國際無
台,同時不忘薪傳,為國內培養更多優秀的歌仔戲人才,使這項台灣特有的戲劇演出得以延續。
|
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
南方薪傳歌仔戲團是一群南部愛好歌仔戲藝術的人士所發起,在87年正式成立劇團,劇團成立
的宗旨在於承傳本土戲曲歌仔戲文化、讓歌仔戲往下紮根;創造南台灣歌仔戲學戲空間;開拓歌
仔戲觀賞人口;培養歌仔戲師資。一路走來在大師級人物的指導下精進許多,在演出之餘亦不忘
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
生新樂高甲戲劇團
高甲戲與歌仔戲類似,簡單來說,高甲戲只有文戲而無武戲,北管歌仔戲則是動作大,劇情懸疑
刺激的武戲,因此漸漸被取代,但團長仍不放棄對高甲戲的熱情。1967年劇團自正新麗園劇
團分出,為避免互相影響,轉往中南部發展。在六零年代應觀眾要求日演高甲,夜演歌仔,只為
貫徹劇團的理念,精神令人感佩,也是目前台灣唯一碩果僅存的高甲戲團。
|
小劇場表演團體
|
屏風表演班
1986年屏風在一群青年的熱情與腦力激盪下誕生,十多年來以實驗精神取材於生活,發表無
數動人心弦的劇作,運用各種藝術手法與形式,刻劃出人性光明與黑暗,也流露出對社會時事的
關懷與批判,細膩深刻的演出,帶給觀眾一次次的震撼與感動,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卻因對藝術
的堅持而存活下來,如今已儼然有成,劇是演來給人觀賞體會的,如果想給自己的生命來一次滌
淨與反思,請你親自去劇場瞧一遭。
|
表演工作坊
成立於1984年,在當時藝文活動不大受重視的情況下,演出多齣精采的現代
舞台劇,將觀眾引入劇場世界,間接促使了其他劇團的崛起,也將舞台劇帶入文
化活動的核心,劇作取材上別出心裁,將精緻藝術的精神融入其中,使的大眾文
化與美感藝術結合,新穎而豐富的呈現。著名戲碼有【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暗戀桃花源】......等。
|
當代傳奇劇場
當代傳奇劇場讓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藝術產生碰撞激起驚奇,這樣的燦爛火花始於1986年,
成軍以來改編多齣莎翁名劇及希臘悲劇,使東西方藝術巧妙結合,另也原創劇本及演出傳統老
戲,傳奇的多元面向,記載了當代傳新舊劇場藝術交流的成長歷程,成功顛覆了戲劇表演及舞台
的局限,展現不凡的風貌。
|
果陀劇場
|
金枝演社
簡單、俚俗、狂野,直接訴諸情感的戲劇表演方法,閃耀有別於西方劇場特質的光芒。1993
年成立,以獨特的草根魅力吸引觀眾,結合庶民文化的表演內容,從生活開發美學的性質,融合
濃烈民間色彩,一枝獨秀於劇場界,舞台可以從劇場、夜市、街頭到廢墟,要與生活、生命握有
更深的碰觸與結合。
|
紙風車劇團
紙風車是一個優質兒童劇團,本於呵護引導兒童心靈成長之用心而成立,透過精心設計的音樂、
舞蹈、戲劇、文學、燈光、美術……等,營造一個真實卻又夢幻的奇妙空間,讓孩子的想像力馳
騁於電視以外的空間,激發小小腦袋更多的創意思考力。
|
相聲瓦舍
由馮翊綱宋少卿擔綱領軍的相聲瓦舍,自成軍以來笑聲不斷,"相聲瓦舍的相聲,不打高空,不
唱高調,不唬嚨大家,不吐槽自己",目的是帶給觀眾歡笑與快樂,也希望大家在開懷之餘,能
夠體會其中的涵義,及相聲藝術的豐富內涵。
|
童顏劇團
成立於1994年,為中部的現代劇團之ㄧ,主要演出以適合親子參與的戲劇為主,結合學校與
社區的教學資源,以「教育劇場」的形式推廣兒童創意戲劇教學、兒童行為劇,另外也以原創劇
本及東方神話為基礎,創作兒童劇、青少年劇、小劇場實驗劇等「表演劇場」。未來希望以兒童
劇為基石,進一步結合現代劇場藝術,開創出完全劇場的空間。
|
九歌兒童劇團
創立於1987年的九歌劇團的願望是能讓孩子在一個有歌有舞的戲劇中享受一個有意義的童
年,演出故事內容涵蓋中國傳統故事、兒童文學名著、現代兒童生活教育課題等等,除了國際化
視野外,九歌亦致力於「教育劇場」的推廣,期望在戲劇中融入教育意義,藉以豐富小朋友之思
考,判斷及解決事情的能力。
|
廷威醒獅劇團
大家所熟悉的舞龍舞獅也就是所謂的醒獅,廷威劇團把這項傳統民俗技藝加上現代的聲光效果,
產生超感官的精緻藝術饗宴,在發揚中華文化上不遺餘力。
|
綠光劇團
|
頑石劇團
讓「頑石點頭」是頑石劇團對自己也是對呈現戲劇的期許,劇團的前身為日據時代台中地區第一
個現代劇團-觀點劇坊。1994年頑石劇團在台中縣大肚山「理想國」成立。在強化人與人之
間的互動下,以社區劇場為發展方向,融合戲劇與生活,透過劇場活動開發性靈,傳達關懷生態
環境的願望。
|
黑門山上的劇團
秉持著"愛"的信念,四個國立藝專畢業的女生在1996年創立了劇團,她們憑著對戲劇的熱
愛,在沒有經費也沒有多餘人力的情況下,到現在有自己的辦公室及排練場,未來也將以愛為出
發點,創造一個具有醫治、安慰、勸解功能的劇場藝術。
|
鞋子兒童劇團
|